OFweek智能家居网讯:人工智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今苹果、谷歌和微软都拥有了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而亚马逊则悄然凭借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率先抢占了智能家居市场高地。 近日,一则关于亚马逊要在Echo中植入语音通话功能的新闻被行业广为传阅,如果这个报道属实,那将是亚马逊在智能家居领域又一个重要布局。Echo至今尚未登陆中国市场,中国用户对于这款产品还比较陌生,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功能。 亚马逊Echo是一个家庭智能设备控制中枢,主要分为三大类功能: 1. 获取讯息(天气、新闻等) 2. 操控智能设备(灯泡、电视等) 3. 预定服务或购买商品(叫车、订餐等) 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用户通过声音向Echo发布指令,用户每次只要说“Alexa”之后伴随具体指令,Echo就会把这个指令通过网络传送至云端的Alexa语音平台进行处理。 比如,用户想要咨询天气情况,只要对着Echo说“Alexa,今天天气如何?”,Alexa语音平台会马上读取天气网站的数据,然后通过Echo把这些信息阅读给用户;如果用户想要关闭家中某盏电灯(前提这盏电灯必须是智能电灯),Alexa语音平台会向这款设备的云平台发出请求,接到指令后云平台会向设备发出关闭指令。无论上述何种功能,后台所有过程都是Alexa语音平台基于云计算和搜索技术来完成的,它是Echo的大脑和灵魂,而Echo本身作用是用于接收指令和给予反馈。 亚马逊选择语音控制不单单是因为语音识别技术在不断成熟,也是因为在家居环境里,很多情况用语音比操控屏幕更加方便,它也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概念的,并且在语音收录采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Echo硬件设备里安装了六个远场麦克风并且内置除噪功能,可以捕捉到12米以外的声音,响应时间则是控制在了1.5秒以内,这些都领先于行业其他产品。 亚马逊Echo的前世今生 技术优势的建立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是亚马逊持续不断的资源投入。 回看亚马逊十三年硬件发展史,你会发现:亚马逊内部有一个Lab126实验室承载了所有亚马逊硬件产品的开发,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就是这个实验室早期研发的一款产品,从2004年启动研发到2007年正式销售,整个过程耗费了三年时间。 不过,Lab126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4年Lab126遭遇了创建以来最大的挫折,其研发的Fire Phone手机让亚马逊在同年损失了1.7亿美元。经过这次惨痛教训后,亚马逊选择放弃手机业务转向物联网,在2015年推出了Echo. 其实,Echo内部研发工作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随后吸收了语音辨别公司Nuance部分员工,还收购了两家语音技术初创公司Yap和Evi。随着2015年6月Echo在美国的正式面市,亚马逊不惜重金在各大渠道为Echo投入促销和广告费用,同时还在不断扩大Echo研发团队,目前整个团队已经超过1000人。进入2017年,Echo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型产品,不仅销售额领先对手,用户体验也是广受好评: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统计,2016年感恩节圣诞节期间,亚马逊卖出了600万台产品;另外在亚马逊官网上,目前有五万多用户对Echo做出了评价,整体打分是四星半(五星是满分). 亚马逊的对手们在做什么? 在竞争对手方面,谷歌直到2016年11月才推出了一款智能家居中枢GoogleHome(语音助手叫Google Assistant),比亚马逊晚了整整一年。业内很多人认为虽然谷歌起步比较晚,但它可以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大步追赶亚马逊,可实际上Google Assistant在语音识别准确率和反馈正确率方面并没有领先太多。 2016年1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两者做过一次测评,选了24道题目,最后Google Home仅以多答对3.5题的优势“战胜”了Echo。从这些题目的回答情况来看,Google Home更擅长于处理自然语言和提供搜索帮助,比如当问到“两个鸡蛋里面有多少蛋白质?”Alexa只能给出一个鸡蛋里面包含了多少蛋白质,但是Google Assistant在句法分析上更胜一筹,给出了正确答案;另外当问到“最适合播种的季节是什么时候?”Alexa对这个问题无法作答,但是Google Assistant会阅读一段在谷歌搜索平台上的结果。不过总的来说,除了几个比较刁钻问题外,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的能力基本持平。 谷歌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并不大,而且它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一直以来不太擅长于做硬件产品,尤其是在打造良好用户体验和缔造成功商业模式方面都远不如亚马逊(想一想谷歌眼镜是如何失败的)。而且在语音识别方面,算法的优势远没有数据的优势大,亚马逊在市场上的先发优势让它积累了大量用户语音数据,所以Google Home要想追赶上Ech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语音助手,像微软在早期是选择了将自己的语音助手Cortana植入到其他品牌的设备里,现在还没有一款属于自己的物联网产品。苹果和微软的情况类似,但是传闻苹果正在研发一款和Echo类似的产品。 亚马逊如何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 亚马逊在这个领域获得的先发优势,远不止设计了一款硬件产品这么简单。2015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宣布将Alex语音平台开放给第三方,这第三方分为两类人群,第一类是智能家居软件开发人员,第二类是智能家居硬件制造商。 在软件方面,亚马逊为开发者公布了Alexa Skills Kit,包含一整套API和开发工具。亚马逊精心设计了标准的语言框架,让开发者们可以更加容易开发Alexa技能。用户要想使用这些第三方技能,要先在手机上下载Alexa App,这个App像一个小型应用商店,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把功能添加到Echo里。 事实证明,把Alexa Skills Kit开放出去非常有效,截止2017年1月Echo可实现的技能有7000多种,而且每天都在不断添加技能。从长远来看,技能多了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有了大量的用户又会吸引来更多的软件开发者为用户设计Alexa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硬件方面,亚马逊向硬件制造商开放了Alexa Voice Service,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整合方案,厂商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硬件产品和Alexa整合连接,这样使得硬件供应商可以专注于“让硬件设备变得更廉价、性能变得更好”,这样促进了厂商之间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从结果来看,亚马逊开放Alexa Voice Service的举措也得到了回报。2017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会上,Echo幕后语音助手Alexa成为了众多硬件制造商的首选——惠而浦、三星、GE、LG和联想等大大小小共40家硬件供应商将自己的设备和Alexa连接(参见下图),这对于没有正式参展的亚马逊来说,没花一分钱就达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 其实,亚马逊这个“软硬结合”的策略并非原创。 在把自己的产品开放给软件开放者方面,当年苹果公司就是把Apple Store开放给了软件开发者才有了iPhone手机的巨大成功;在把产品开放给硬件制造商方面,微软成功用Windows操作系统治PC行业十几年,一直都是PC制造商在为硬件升级和降低成本干仗,而微软在中间从未受过影响。 亚马逊显然是吸收了苹果和微软两家公司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家居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比微软和苹果创建的生态圈都要稳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和微软相比,亚马逊将硬件开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硬件就有了用户入口。现阶段,微软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转型并不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移动端缺少直接面对用户的渠道(微软收购诺基亚也是想弥补这一缺陷),而亚马逊用Echo把线下渠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和苹果相比,虽然苹果直接拥有用户入口(苹果手机、苹果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等)而且苹果也开放软件给了第三方,但是它的iOS操作系统只有在它自己的设备上才可以用。当苹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第一个应对策略是开发汽车车载系统,未来在各大汽车厂商的车辆当中将能看到苹果CarPlay操作系统的身影。这从侧面说明了把自己的后台技术开放给硬件制造商的重要性,在智能家居领域,亚马逊的确是先行者,Alexa的兼容性更强,它将会出现在更多设备上。 Echo只是Alexa的一个渠道,在Echo之后,亚马逊又推出了不带蓝牙音箱的Dot和可随身携带的Tap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亚马逊还拥有Fire系列的平板电脑和机顶盒等多个渠道,加上Alexa还可以被第三方硬件制造商所使用,日后Alexa会出现在各个角落。 亚马逊还需要解决一个难题 不过,如果亚马逊想延续在这个行业的领跑地位,还需要处理一个棘手的难题:“该如何利用销售硬件和第三方资源的优势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毕竟,销售硬件需要承担开发硬件设备成本等风险,光靠销售硬件是不可能占据全部市场份额的,日后这个市场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所瓜分。从服务方面来说,亚马逊为了赢得市场份额,把云服务收费标准降至几乎为零,虽然让他成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未来如果亚马逊想要提高收费标准,第三方肯定会转投竞争对手阵营,这也直接导致亚马逊要想像微软那样收取操作系统授权费几乎不可能。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Alexa盘活亚马逊自身的零售和服务业务。在未来,Alexa肯定会增加更多购买技能,引导用户购买家庭日用产品或者订阅相应服务。在这个方面,亚马逊需要解决的是让用户在不感到有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定,这就需要Alexa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并了解何时这些需求应该得到满足。而亚马逊在这个领域是有先天优势的,它坐拥大量用户购买数据,利用得当的话将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收入。如果亚马逊解决不好这个问题的话,它肯定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赶上。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字,美国大约有460万家庭用户已经安装了智能家居系统,这个市场的潜力巨大。而中国只有30万户使用者,不过,许多国内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布局这个领域,而亚马逊的发展战略就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概括而言,亚马逊前期的成功关键是它有一颗做好产品的决心,这看似简单其实需要不断的投入和耐心。Echo前期成功是建立在四年研发和两年推广的基础之上,还要加上之前亚马逊在Fire手机上面的失败经历,最后才有了Echo的成功。亚马逊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培养用户粘性”,有了用户粘性,再通过线下渠道向他们提供在线服务,这就是亚马逊积极布局线下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2006-2024 Gizwits IoT Technology Co., Ltd. ( 粤ICP备1109021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