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shley 于 2015-9-19 01:11 编辑
可穿戴设备逐渐褪去了最初时尚、炫酷的概念,虽然该领域泡沫依旧,但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可穿戴设备下一步实用性的方向。智能医疗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主战场,研究机构IHS预测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占可穿戴设备的份额将超过50%。就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依然徘徊在智能医疗的边缘。由于涉及到跨界创新,可穿戴设备在智能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一个长期布局的过程,那些坚持专业级设备研发、持续的数据积累将在智能医疗浪潮中成长为行业中优秀企业。 同质化中的突围:专业承载可穿戴设备未来 纵观市面上已有的各类可穿戴医疗设备,大部分产品所能提供的是运动计步、卡路里消耗、热量计算、睡眠监测等技术门槛不高的几项功能,且不少设备对于步数、热量等数据的计量并不准确,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实质性价值。引用一位用户的吐槽:“计步?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真的有意义吗,一个十几块的计步器一样能有这功能,显示还更直观;计睡眠时间?每早起来,不用看我也知道自己昨晚睡得好不好,睡得不好,数据再好也不会给我打鸡血”。可以说,这种同质化严重已成为可穿戴设备泡沫的典型代表,各种概念短时间内虽然能吸引一部分用户购买,但是冲动消费无法产生持续的购买力,已经购买的用户也不会持续、长期佩戴。 将多个所谓的智能化功能揉进一款设备,不如从用户需求出发,仅以少数专业性的功能解决用户问题来得实际。可穿戴设备领域很多从业人员已意识到该问题,产品研发方向开始走出科技元素和IT工程师思维,从用户消费习惯出发走向真正的跨界,将有用户需求的功能做到专业级标准,在一片同质化的泡沫中,专业化将是承载可穿戴设备未来的核心要素。可穿戴设备用于智能医疗是专业化的一个典型标志。近日,美国知名科技媒体《连线》杂志撰文称:当前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用于记录健康人群的步数、睡眠、运动状态等,而忽视了真正的核心用户群体和核心功能需求,真正可穿戴设备受益的应该是老人、慢**患者等人群。这些核心受益人群将构成可穿戴设备在智能医疗领域的用户基础。 谨慎乐观:在传统医疗体制中找缺口 科技进步通过重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而形成产业革命,对于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未来的应用场景让人神往,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智能医疗中离不开医疗体制渐进式改革的这一大背景,因此应保持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寻找可切入的薄弱缺口。 1994年,中国医疗的序幕开启,经过20年的渐进式努力,虽然有了不小成就,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医疗领域的顽疾依然没有解决,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和垄断的格局依然没有打破。近几年中智能医疗的兴起,在辅助医疗改革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依然未能打破有限资源垄断格局。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的老百姓门诊就医流程入手分析:
来源: 物联网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