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官网首页
查看: 298|回复: 0

[活动] 省30%电费!提前预警病害,还能算准虾生长曲线,怎么做...

715

主题

77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6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园创客福利
本帖最后由 Kara 于 2025-11-12 16:24 编辑

我们曾展现过这样的场景:养殖户无需深夜巡塘,溶氧仪联动增氧机实现高效增氧,投料机根据生长曲线和摄食情况精准投喂,病害通过摄像头抓拍分析提前预警,智能预测出虾时间……


这些“科技养鱼”的日常,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也是渔易水产向我们所描绘的未来智慧渔业的真实写照。近日,我们拜访了渔易水产总经理、机智云物联网联合创始人兼COO黄锡雄先生,邀请他聊聊跨界而来的行业洞察,以及对智能硬件和AI大模型重构水产养殖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广东渔易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机智云物联网联合创始人兼COO、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黄锡雄在2025第四届中国小棚虾养殖大会上做报告。


据悉,机智云集团在物联网领域已深耕近20年,业务广泛覆盖家居家电、能源电力、纺织印染、智慧农业等多个细分行业,累计服务包含国家电网、致景科技、德国威能、3M、富士通将军、苏泊尔等在内的超过2万家制造企业,连接超500万台工业/商业设备和数千万消费电子设备,日均处理数据超10亿条。这种工业级可靠性与消费级成本控制的结合,成为其跨界农业的独特优势。


水产前沿:机智云切入水产养殖行业的背景是什么?


黄锡雄:机智云深耕物联网解决方案多年,服务过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想找一个能深度扎根的垂直赛道。但是多数领域已经十分成熟,市场红海化,竞争激烈。


转折点在2022年,我们偶然接触到水产养殖行业,当时的发现让我们很意外:这个贡献了全球60%以上水产品的产业,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物联网设备更不足10%,大多数地方养殖完全依赖人工经验和感觉。我们当即判断,这是一片值得全力投入的蓝海市场。


确定方向后,2023年我们战略投资并购了广东渔易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在水产领域已经深耕八年,创始人冯志星先生拥有丰富的养殖实战经验,对行业痛点理解深刻。这对我们来说是关键一步:一方面实现技术互补,渔易在增氧机控制器等硬件上的积累,与机智云的物联网平台和AI算法能力形成“硬件+软件”结合;另一方面是渠道整合,渔易已经有着覆盖全国近千家的经销商网络,这让我们能跳过漫长的市场开拓期,直接触达养殖户群体。


水产前沿:整体来看,您怎么分析国内水产养殖设备行业的现状和潜力?


黄锡雄:现状看,行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比工业、农业其他领域落后不少。具体表现为:巡塘靠脚丈量;投料凭经验估,多了浪费、少了不够;增氧机开不开、开几档,全看感觉;病害监测,则全靠养殖户自觉打样;数据管理几乎空白,且不说养殖过程数据,日常的饲料、动保成本,大家都是要么用本子手写,或者干脆靠翻手机。这种状态下,一旦遇到增氧机断电、溶氧骤降,或者水质突变,却没及时发现,可能一夜之间全部心血都打水漂。


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养殖户对设备的需求在转变。以前是怕花钱,现在看到隔壁塘用了智能增氧机省了电费,用了智能投料机少浪费饲料,便主动来咨询。尤其是年轻养殖户接棒后,他们对新技术、新工具接受度更高。同时,近年来政府和行业一直在推进“智慧渔业”“数字乡村”建设,各地大量兴建示范基地,不断加强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的信心。这些“看得见的效益”正在加速新技术渗透。







AI料罾


水产前沿:渔易现在业务布局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主要产品落地?


黄锡雄: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构建“硬件+软件+数据”的智能养殖全链条解决方案。


硬件是基础。我们已经推出一系列智能设备:智能调速增氧机,能实时对接水质传感器的溶氧数据,自动调节转速,较传统设备节能30%以上;AI料罾是个“黑科技”,集成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分析检测虾的生长规格、进食状态,预测生长周期;还有和AI料罾联动的智能称重投料,能根据摄食情况自动调整投喂量,减少饲料浪费;另外还有黑光摄像头,晚上也能清晰监控塘口情况,配合停电报警器,设备出问题能第一时间推送通知。


软件是中枢。我们开发了“渔军师”小程序作为“智能管家”。巡塘时拍摄水质照片、记录投苗量等数据可直接录入小程序,系统自动生成并按时间轴归档养殖日志。饲料、药品等成本投入记录清晰可查,为年终核算提供依据。同时,它也是中控平台,可远程控制设备(如调节增氧机档位、设定投料时间),不用额外跑一趟。


数据服务是核心。所有硬件与软件收集的水质、投料量、生长速度等数据,均汇总至我们的AI大模型。模型通过分析数据,生成精准养殖建议,比如根据虾的生长周期推荐投喂频率,根据水质波动提醒调水时机,甚至能提前预警病害风险。


三者联动形成闭环,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控不住设备、投不准饲料、看不清养殖、算不清成本”的难题,助力实现科学养殖、轻松管理。









水产前沿:目前AI大模型训练进度如何?


黄锡雄:我们现在把重心放在南美白对虾上,包括外塘、工厂化、小棚这些主流养殖场景。


通过摄像头抓拍虾的图片计算体长,结合时间轴生成7天、30天的生长曲线。健康判断方面,模型学习识别虾的甲壳硬度、肝胰脏颜色、肠道状态等特征,并把人工判断的“健康”“预警”“发病”案例和图片对应起来,慢慢就能自主识别虾是不是要生病。


训练的关键在两点:堆数据,和防幻觉。堆数据上,我们依托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等开源平台,联合好润集团等业内优秀动保企业,把行业里的养殖手册、专家经验,和数万条真实生长、病害、水质数据都“喂”给模型,让它“读万卷书”。防幻觉上,通过结合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确保它说的每句话都有依据。比如养殖户问“今天投多少料”,模型不会凭空拍脑袋,而是先调阅这塘虾的当前体长、昨天的吃料情况、当前水质这些数据,再结合历史投喂规律给出建议,保障建议的可靠性。


目前模型已能处理部分基础问题,如评估生长速度是否正常、进行简单健康预警,但更深层次的功能仍需时间持续打磨优化。


水产前沿:您怎么看未来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关于出海有哪些想法?


黄锡雄:爆发点不会太远,我判断未来5~10年会迎来一波快速增长。


具体到品类,AI料罾这类设备可能会先普及。它解决的是养殖里最刚需的投料问题。以前养殖户要么凭感觉投,要么巡塘提罾看虾,高温天、下雨天都得去,累不说还存在误判可能。AI料罾这种“投入小、见效快”的设备,大家接受起来自然快。


至于出海,渔易目前已经在东南亚市场做试点推广。这些地方的养殖环境和国内很像,也是高密度养殖,养殖户同样头疼“投料不准、巡塘累”的问题,对AI料罾这类设备兴趣特别高。但出海不能照搬国内模式,得做本地化适配。比如我们在内地和企业微信联动,而海外用户习惯用Facebook等其他软件,我们就需要适配当地网络环境,甚至语言和养殖习惯都要跟着调整。


水产前沿:最后,您觉得水产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黄锡雄:很清晰,让养殖户不用再进行繁琐的劳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做想做的事。让技术不再“高大上”,而是真正接“地气”。让“智慧渔业”不再难以想象,而是成为万千养殖户的日常。这就是我们想达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Q群 返回顶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2006-2024 Gizwits IoT Technology Co., Ltd. ( 粤ICP备1109021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