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或许将成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进展。分析师估计,到2018年,全球将有300亿个设备无线联网。根据一份最新报告,美国家庭任何时刻平均有10台设备正连接电源,而随着互联设备的发展,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未来,用户或许可以使用同一充电板给多个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充电,从而摆脱多种多样的有线充电器。
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用户可以同时充电多台设备,而不必使用任何线缆。尽管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从第一代电感技术向第二代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无线充电成为主流。
电感技术要求使用两个线圈,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交流电通过发射线圈并产生磁场,从而将能量传送至接收线圈,而接收线圈可以给设备或电池充电。电感技术的发展吸引了人们对无线充电的兴趣,但这种技术存在限制。在使用这种技术时,一次只能给一台设备充电,而设备必须以特定方式放置在充电板上。
电感技术的局限并非无线充电发展缓慢的唯一原因。近年来,多个不同组织提出了多种无线充电标准,令用户更加迷惑。如果希望推广无线充电,那么这些不同标准必须能无缝地兼容,或形成统一的标准。
由于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这一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这一技术已获得了A4WP和PMA两大无线充电标准组织的支持,并基于“空间自由”的理念。与以往技术不同,磁共振技术利用了磁共振原理,带来了多方面优势。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需要一个能同时支持多个接收器的简单发射器,引入了基于蓝牙智能通信的无线功率控制系统,并可以通过非金属表面发射功率。蓝牙智能通信在功率接收器和充电界面之间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通信通道。这意味着,即使是很小的设备,例如头戴设备和可穿戴计算设备,也可以智能地与充电界面通信。这一技术简单易用,而“空间自由”的理念意味着多台设备可通过同一发射器同时充电,且不必以特定位置摆放。
这些优势将推动多个组织合作,制定统一标准。这一过程很可能将从今年底开始。而一旦整合开始,市场上将出现更多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由于可以方便地一次充电多台设备,这种无线充电技术将非常适合物联网设备,例如运动追踪设备、可穿戴设备和健康追踪设备。
可以想象,对工业界、零售行业、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来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什么。无线充电站很可能将异军突起,咖啡馆、机场、餐厅和电影院等场所都将提供这样的无线充电站。用户可以在几乎任何场所给自己的设备充电。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甚至可以使用无线充电系统来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个性化移动用户的体验。
不过,如果希望实现这一目标,那么OEM厂商必须在各种设备中集成端到端的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此外,这也需要向下兼容基于电感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同时避免出现干扰。
很明显,对所有用户来说,无线充电都是一项很酷的功能。在物联网世界里,这种技术也非常必要。统一标准的制定、端到端技术的开发将使无线充电成为主流,并使物联网世界充分发挥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