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官网首页
查看: 4892|回复: 0

测评 和 试用 有什么区别

36

主题

45

帖子

3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5:09: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免费使用STM32、APP自动代码生成工具
1
看IT媒体的盈利与流量之争

  

PConline 深度报道】2014年8月底,IT媒体圈出大事了!测评网站Zealer创始人王自如与锤子科技CEO的罗永浩进行了一场罕见的网络辩论,在刨除对产品炒作的嫌疑后,我们可以追本溯源,看看这场论战的起因为何?2014年8月初Zealer曾发布关于锤子手机T1的评测视频,王自如在视频中指出了锤子手机的一些产品设计问题以及散热、漏光等可能存在的缺陷,试图证明锤子手机并非罗永浩自称的那么完美。本周一(2014年9月1日),王自如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条六分钟的视频,为视频测评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导向观众和公众道歉。同时,王自如还表示,面向厂商的收费咨询业务叫停,未来会停止更新视频休整一段时间。

  此时众位围观群众恍然大悟,原来评测里面居然有如此多的猫腻!Zealer的铁杆粉丝更是大呼上当受骗,而且被骗的如此心甘情愿!此次事件经过一周的媒体发酵,读者对评测的信任度降到历史最低!到底什么是评测?它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笔者个人理解评测是对一款产品各方面极致性能的测量,同一类产品应当有相同的测试项目作为数据基准。短时间的评测只能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性能及性价比,但对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销售预期不做判断。评测带给消费者的仅仅是一串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了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的预期,但产品在消费者手中能发挥多大的价值,这就需要看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分析了!

2
评测与试用


  评测与试用

  对于各类媒体纷纷叫嚷着评测的今天,一款产品的评测变的如此的廉价,打开网页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标属评测的文章其实是试用类文章,而这两种文章的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而评测类文章相比“游记”文章来说少了一些人性化的功能介绍,文章中心更是向产品的研发端无限靠近,如产品的设计合理性,产品定位与功能的匹配性等。

3
理性与感性


  理性与感性

  现阶段所谓的评测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分为评测与试用两种类型文章,但也可以从微观上将评测文章的内容分为理性与感性两部分,前者如一把尺子一样将各项数据进行标准的衡量,而后者更多的在于使用者的切身体验。

  笔者认为一篇评测文章理性的成分要至少占到整篇文章的60%部分,当然具体比例依照产品特性决定。理性的评测是借助仪器、软件等第三方标准得出的唯一结论,评测步骤必须严谨科学。最终确保同一项评测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可比性。如一个产品从0.5米自有着落与另一个产品从1米自有着落其结果不能除2进行武断的推演。

  评测文章中的感性部分其实更像是其躯壳,人性化的加入使用者的感受肯定会获得读者的青睐,但这种感性并非一己之好,感性的判断更多的是来自于深度的市场及消费者调研数据而来,在没有调研取证的前提下谁也不能代表市场上广大的消费者。

  评测文章内的理性与感性正如骨与肉的关系,如果理性部分没有严谨对待,文章的内容比例显得十分畸形。如果感性部分随意妄为,文章如长了一个肉瘤一般难以正视。


4
媒体的评测是否成大棒?


  媒体的评测是否成大棒?

  对很多产品制造商而言,对于产品的评测类文章既爱又恨,喜爱其为消费者找到购买的理由,但更恨其实话说出产品的缺点。对于读者来说,评测文章像是一台专业测量设备,虽相信其专业性,但受制于知识基础对于很多评测数据无法解读。

  网络媒体市场化之后,原有的评测文章的专业度急剧下降,同类产品的评测项目一改再改。甚至有的评测文章更以视频形式推出,并冠以“订制评测”的美名,殊不知这种“订制评测”已脱离了评测的初衷,更像是为广告主摇旗呐喊。

  此时很多人在想评测如果已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得出的数据是否是读者或制造商喜欢的?评测是否变成了媒体手中为获取更多广告投放的大棒?笔者认为,只要充分重视评测的客观公正性,评测只是媒体手中的一条卡尺而已,其最终作用是为消费者量身订制出最适宜的产品。

  可能很多朋友此时又说,如果产品没有任何缺点,除了那些奢侈品外,制造商如何在这些产品上寻求到自己的利润?毕竟没有利润的产品谁也不会去做。从笔者撰写评测文章的经验来看,一些无关疼痒的缺点可以放过,如彩色触控屏和黑白液晶屏,前者造价昂贵使用体验较好,后者制造成本低廉组装技术难度低,这两者非要分辨出孰优孰劣么?


5
厂商的投放能左右评测?


  厂商的投放能左右评测?

  广告投放是否能左右评测的结果?这是很多读者都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一个尺度不一的量尺谁也不会去使用。从笔者多年从业经历来看,不乏有希望通过投放左右评测的最终结果的厂商出现,但还未有一家媒体做出这种愚昧消费者的事情。

  从根源上来看,评测一款产品并非只有一家媒体进行,厂商通过增大广告投放量来影响评测结果所花费的成本过高,与其如此不如改进产品来的实在。作为媒体来说,评测是体验一件媒体专业度的文章,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谁也不会做。

  编辑结语:回归到这场王自如与罗永浩的辩论,看似是一个生产厂商对媒体进行的最终反抗,但从罗永浩的角度来说,这一事件为锤子手机做了一次免费的正面宣传,这种宣传可不是一篇简单的评测文章即可实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Q群 返回顶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2006-2024 Gizwits IoT Technology Co., Ltd. ( 粤ICP备1109021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