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官网首页
查看: 8982|回复: 0

脑波传感技术真的能决定VR终极形态吗?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机智云开发者,手机加虚拟设备快速开发
随着VR的火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不再只是个概念,有关虚拟现实的高新技术逐步开始问世,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大朋就发布了移动VR空间定位技术,还有科学家创造出了可用于跨物复制的虚拟技术,而类似于这样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
  据最新消息称,一家名为openbci的开源的脑波研究和应用的公司,就将脑波传感技术应用到了虚拟现实技术中,那么这项高新技术是用于做什么的,笔者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当体验者带上VR设备 ,无论是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只要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的警觉水平,你的认知负荷和挫折的程度,以及不同的情绪状态之间的差别,都能一一被检测出来。
  当这项高新科技术被开发出来,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人们脑中在随时想什么,都会被感知到,相比平时玩真心话大冒险之类的游戏显得更加的刺激,笔者认为要是这项技术应用于测试犯罪是否在撒谎,那么会不会更加方便警察及时破案,而且警察也可以通过大脑指纹技术确认犯罪。不过,这种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涉及了道德理论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当体验者戴上VR设备,相比脑电信号,体验者面部的微表情,牙齿的咬合程度,眼镜的焦点等等,这些体外信号会显得更加直观和及时,不过,脑电信号显得更加的真实,另外,每个人的电脑信号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着自身身份的象征,当体验者使用时,脑波信号则可以及时地反映出人们的想法,着实涉及了个隐私的问题。如果脑波应用开发者们开发时,应将道德理论和个人隐私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研发。
  脑波传感技术在VR
  尽管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人类大脑却仍然隐藏在神秘面纱后面。在孟菲斯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探讨了脑电波设备是否能有意义并准确识别佩戴者的精神状态,表示如果将脑电波结合到虚拟现实设备中去,会在医疗或健康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可能性,而且在娱乐领域中也有着其特别的价值。
  Kite & Lighting联合创始人Cory Strassburger说道:“我们对大脑的了解程度要比对人体其它器官的了解程度落后50年之久。这块宝藏的神秘面纱刚刚被掀起一个角,虚拟现实技术在这个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大有帮助。”
  通用电气全球研究部门的Sandeep Gupta 表示:“虚拟现实可以非常直接地向人们展示大脑结构的复杂性,更棒的是用户还可以与环境交互。多维度神经成像数据会让他们张大嘴巴。同时,神经医师这样的专业人士也可以从中受益,他们得以走进病人的大脑,对受伤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评估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这种技术最大最直接的贡献可能就是在培养神经科学家方面带来的优势了。”openbci创始人conor russomanno在neurogaming大会上曾说,他相信一旦神经检测装置加入到vr头盔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
  如何实现?
  目前openbci和其他神经设备都未能与市面上的vr头盔兼容,也有像mindmaze那样开发专属vr头盔的公司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项科技普及到VR设备上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虽然脑传波这项高新科技看起来高大上,好像可以应用任何领域,实际上,这项技术开发后更多的应用领域还是以医疗和教育为主。目前脑电波收集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长短不一,导致的可靠度相对也很低。
  并且还依赖于大脑中的多个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反应,比如:位置细胞、网格细胞以及边界细胞等。在真实世界中,导航依赖于多种感觉输入的整合,如:视觉、嗅觉、触觉及前庭等,这些不同感觉输入相互之间存在着协调的关系。而在虚拟世界中,很难去设定不同感觉输入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会丢失一些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虚拟场景中,我们可以忽略其他感觉输入,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某一特定输入对相关神经元反应的影响,然而在真实世界中,那些被忽略的输入也会参与该特定输入对神经元的调节中,这就会导致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这些问题都还有待研究者的解决方案出来,在真实实验中验证虚拟场景中的结果相对容易,而在虚拟世界中验证真实实验中的结果则会比较困难,不过,相信随着神经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它会日趋完善并更加流行,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Q群 返回顶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2006-2024 Gizwits IoT Technology Co., Ltd. ( 粤ICP备1109021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