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阶段智能硬件行业销量来看,电商无法带动产品销量,加上智能硬件产品的天然属性——体验性。体验是电商的软肋,智能硬件行业离不开线下渠道的加持。
2016年智能硬件厂家纷纷押宝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但实际转化率低。为什么如此庞大的电商流量却无法真正带动智能硬件的销量?
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01.“互联网+”智能硬件产品难以解决用户真实痛点 由于缺乏底层核心技术积累和市场认知,大量追捧互联网思维的公司在产品选择上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产品功能往往容易浮于表面。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个别产品依旧没有做到全智能的人性要求。
02.缺乏实际体验,对优质产品购买动力不足 现阶段智能硬件定义不清、产品不成熟、缺乏有效监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即便有少数乐于尝鲜者,也会选择先从低价产品试水,
智能硬件市场还未成熟,俨然已经是一片红海。没有利润,小作坊难于生存,创新谈何容易。
03.设备之间无法联动,难以满足场景化使用需求 智能硬件产品虽然五花八门,但单品所能实现的功能十分有限,只有产品与产品之间实现协同工作才能满足用户真实的场景化需求。
如京东和阿里都推出“超级APP”概念,但仅仅解决了在同一平台找到各种设备的问题,设备之间并不能实现联动的效果。互联网公司盲目追求接入数量,实际硬件销量难以保证。
04.服务跟不上,用户体验不佳
智能硬件是一款LBS重度服务产品,涉及到智能家居产品的前期安装、调试、中期维修,智能家电持续食材配送、医疗养老类智能硬件甚至还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工服务等。
而互联网公司是一个轻度信息平台,难以承载这种碎片化、高人力投入的需求,绝大多数中小型智能硬件企业自己也缺乏这样的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智能硬件行业的不成熟性,加上功能实用性大多处在早教期,缺失真实体验的场景。
如何创新?
▎线下智能体验店先行 电商的发展是基于去渠道化的相对低价以及送货到家的便捷服务,但是在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与市场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线下体验渠道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企业强强结盟,互为优质渠道 面对跨界打劫、高喊“硬件免费”的互联网异类,传统制造业巨头也曾一度感到恐慌,但是经过两年的审慎观察,市场得出的反应也无非口号的形式。
这些创客们梦寐以求的资源,行业巨头统统都有,他们更注重于项目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从自身优势出发进行产品与商业模式设计
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深耕市场多年,其渠道能力盘根错节、难以撼动,比如海康、大华的商业安防渠道资源;河东、雷士的照明与智能家居渠道资源;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销售资源;中兴、华为的电信运营商渠道资源;金海马、雅兰床垫的家居渠道资源等等。
这些不同领域的巨头优势互补、渠道互异,联手之后可以获得1+1>2的显著效果。
|